新闻动态
康雍乾时期的陶瓷装饰艺术「一、颜色釉工艺」
中国的陶瓷自出现以来就有装饰,就是釉的表现。虽然此时的装饰是纯然一色的青釉,且刻画纹饰单调,却为以后陶瓷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。此后,陶瓷艺术从单纯的一色釉发展成多种色釉,直至后来结晶釉和窑变釉的出现。在颜色釉瓷器作为一个种类单独发展的同时,以颜色釉为基础,出现了釉下彩和釉上彩工艺,从而把陶瓷装饰艺术推向高潮。
康熙雍正时期,中国古代的陶瓷已经进入釉下彩和釉上彩装饰繁荣发展的时期,不仅样式精美,而且变幻无穷;而颜色釉工艺又不断创新,衍生出丰富的品种。这时的陶瓷艺术家不断发掘瓷器表面各种区域的艺术表现潜力,展现出工艺带动艺术的强大生命力,在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。
【颜色釉工艺】这个时期的颜色釉工艺(此处只包括作为单独装饰器物的颜色釉,不包括作为釉下彩和釉上彩色地的颜色釉)较同时期釉下彩和釉上彩发展稍逊之。同时,纯然一色的颜色釉与以描绘形象为特征的彩绘装饰相比,略显次要的地位,这反映出直观的形象艺术较易为被人们所接受的因素。但此时的颜色釉装饰尽管由于本身的特质而存在一些局限性,却仍通过多样的工艺手法呈现出丰富的表现力,达到诱人喜爱的艺术效果。下面就此时的颜色釉装饰作一评述:
(一)郎窑红、豇豆红釉装饰 郎窑红为康熙时江西巡抚郎廷极督理景德镇窑务时生产的一种红釉。此釉玻璃质感强,色泽鲜艳而绚丽,釉汁肥厚,釉面开大片裂纹,并有“脱口垂足郎不流”的特色。整个釉饰明快异常,令人激动不已。
图片
清康熙郎窑红棒槌瓶
图片
清康熙郎窑红观音尊
豇豆红是康熙“藏窑”的红釉品种,釉的色调千变万化,主要色调是浅红色,釉面有绿色苔点,浅红色与绿苔色交相辉映,显得清幽淡雅,柔和。古人赋诗云:“绿如春水初生日,红似朝霞欲上时。”是对其恰如其分的赞誉。
图片
清康熙豇豆红柳叶瓶
图片
清康熙豇豆红太白尊
(二)天蓝釉和洒蓝釉装饰 天蓝釉是康熙时首创的蓝釉品种,釉呈浅淡蓝色,如蔚蓝的天空,故得名。雍正时,此釉色调略深,釉面细致莹润,匀净无纹片。
图片
清雍正天蓝釉釉里红十方碗
洒蓝釉始创于明代宣德时期,康熙时的制作更为纯熟,施釉采用吹釉法,釉面布满均匀的水渍样蓝色斑点,而其中透出的白釉地斑点,如瓢洒的雪花一样。雍正时,此釉演化成青金蓝釉,即模仿青金石的颜色,在微显青白的釉面上加吹深浅不一的蓝釉,形成青、蓝、白相错落的斑点,并染有黄褐色星,色泽十分娇艳迷人。
(三)豆青釉装饰 豆青釉始见于宋代龙泉窑。康熙时,釉色浅淡而雅致,釉面匀净坚致。雍正时,釉色稍深,釉质肥润。
(四)孔雀绿釉装饰 康熙孔雀绿釉的制作较明代更为成功,色地浓重葱翠,釉面开细纹片,垂流釉处呈透明状玻璃体。《景德镇陶录》中称之为吉翠,鲜明地表达出其艺术特色。
(五)茶叶末釉 古代文献中称康熙年间有各种茶叶末釉,如“蛇皮绿、鳝鱼黄、黄斑点”,但今世未见其实例。雍正时的茶叶末釉被称为“厂官釉”,釉色类似鳝鱼青色,其中带不规则的黄色斑点和小丝纹,它们与底青色形成对照,颇具艺术魅力,历来被名人雅士所称誉。
图片
清乾隆茶叶末描金兽面纹双耳尊
(六)仿宋代名窑釉色装饰 此类釉饰即指雍正时期模仿宋代汝窑、官窑、哥窑、定窑、钧窑和龙泉窑釉饰。仿汝釉呈天蓝色。釉面匀净,其小片纹类似于宋代汝窑中的蟹爪纹;仿官釉釉质凝厚,色调有粉青、天青、灰白、青灰,釉面或无纹片,或有冰裂纹;仿哥釉釉质肥润,有油腻酥光,并布满纹片,釉色为灰、灰褐、粉青、黄色等;仿定釉釉面显橘皮纹,开细小片纹,釉下胎上印刻有暗花纹饰;仿钧釉以天蓝色为基调,伴以红斑釉色,红蓝相混,其晕散垂流状似丝絮绵绵,或似云霞彩虹,蔚为壮观;仿龙泉釉呈粉青色、豆青色和冬青色等,风格匀整典雅,清新明快。
(七)炉钧釉和窑变釉装饰 雍正时的炉钧釉,釉厚而不透明,其结晶体呈红、蓝、白、紫、绿等色,并组成垂流条纹,色调斑斓交混,气象万千。
图片
清雍正炉钧釉铺首耳壶
此外,雍正时的窑变釉,月白、蓝、紫、青、褐、酱、绿等色与红色交织,喷泻洒脱,变幻流畅,有“火焰红”和“火焰青”之称。
图片
清雍正窑变釉弦纹尊
图片
清乾隆窑变釉钵缸
未完待续:康雍乾时期的陶瓷装饰艺术【二、彩绘艺术】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